微信与APP

苏州碑刻博物馆
苏州文庙管理所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四大平定碑

四大平定碑现陈列于苏州碑刻博物馆正门以南20米处,分别为清雍正三年(1725)的《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乾隆十四年(1749)的《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年(1755)的《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四大御碑皆采用满汉对照的方式,记录了当朝皇帝平定边疆的功绩。

一、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

《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高3.3m、宽1.58m,碑文为满汉文对照,右为汉文,左为满文,对于研究清世宗雍正皇帝平定青海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该碑与康熙时期的《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和乾隆时期的《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合称清代四大武功平定碑。

据清代《国子监志》载,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乙酉,雍正皇帝以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亲制碑文,勒石太学,次年五月十七日碑成,天下文庙,尽皆摹刻树立。

平定叛乱后,清政府对青海地区的行政建制作了重大改革,对蒙古族各部采取编旗设佐领措施,同时派驻“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理青海一切政务,使青海完全置于清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

二、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

《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高3.6m、宽1.68m,该碑与康熙时期的《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时期的《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和乾隆时期的《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合称清代四大武功平定碑。

镌刻于乾隆二十年 ( 1755 年) 六月,碑文为满汉文对照,主要记载了康熙平定准噶尔上层反动贵族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武装叛乱的概况及乾隆二十年 ( 1755 年) 平定达瓦齐的史实。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历经圣祖亲征而未成、世宗和通泊之败后,乾隆平定准噶尔大捷不但对于清王朝的西北边陲是久违的喜讯,对于乾隆本人更是继述祖宗未竟之志的盛举。

在平定准噶尔的67年间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除了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对西北边疆的统一及恢复,对青海、新疆、西藏、蒙古地区的行政管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

《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与康熙时期的《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时期的《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和乾隆时期的《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合称清代四大武功平定碑。

碑高3.56m、宽1.63m,碑文为满汉文对照。乾隆朝发动过两次对四川大、小金川的战役,分别发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二月至乾隆十四年(1749)正月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至乾隆四十年(1775)二月。在取得第一次金川之战的胜利后,乾隆十四年(1749)刊刻《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并立于各府、州、县孔庙。根《清史稿·食货志》记载,大小金川之战历经28年,清政府耗费白银约9000万两。在废除四川西北各地土司的同时,改隶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金川地区的稳定与统一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生产力发展,为川蜀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对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

四、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

《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镌刻于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年) 阳历十一月,碑高3.5m、宽1.62m,碑文为满汉文对照,详细叙述了乾隆帝用兵回部的原因、过程及效果。

原因: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年)五月,木霍集占(与其兄弟俗称为大、小和卓)杀害了阿敏道,公开举起了叛清的大多数回城响应,此事件也是致使乾隆皇帝决解决回部问题的主因。

过程:乾隆二十二年 ( 1757 年) ,乾隆命令兆惠为定边将军,负责平定回部叛乱,并令富德、阿里衮、舒赫德等人协办军务。最终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七月富德等率清军追击大、小和卓至巴达克山最终将其剿灭。至此,延续数年之久的维吾尔封建贵族、反动宗教首领大小和卓所发动的叛乱得以平息,新疆重新统一于清朝中央。

效果:乾隆皇帝通过在各地文庙立碑这一形式确立回部归附大清的历史事实并宣告清廷管理西北边疆的政治合法性。碑文与史书等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对于研究清朝西北地区政治关系史及中国疆域史都非常重要,是我国边疆统一历史过程中的里程碑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