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碑刻博物馆事业发展 “十四五”(2021-2025)规划
文章所属:基本章程    阅读:31     添加时间:2021-01-01     文字控制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入推进“十四五”时期苏州碑刻博物馆事业发展,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勇担“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以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为主线,以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推动文物博物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特色竞争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完善党领导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在文物博物馆工作中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实现文物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做到文物博物馆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突出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改革创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先行先试,推进博物馆发展理念路径、技术形式、方法渠道、机制模式创新,充分释放博物馆发展活力。

——坚持开放共享。贯彻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社会参与、跨界合作、互联网传播等方式,提高文物博物馆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

三、发展目标

立足于把苏州碑刻博物馆建设成为有极富特色、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专题博物馆,形成藏品多元化、展览系列化、服务精细化、社教品牌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格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更加彰显,博物馆品牌特色更加鲜明,行业影响力、文化辐射力更加突出。

第二章 工作任务

一、做好藏品资源的征集、管理和保护

(一)结合苏州地方特色和展陈需求,加强文物征集力度,完善和优化收藏体系。

1.围绕自身馆藏特色,结合原创展览需求,进一步丰富馆藏,填补空白。重点征集与苏州有关的碑刻拓片,尤其是体现苏州府学文庙历史、苏州明清工商经济史、以吴门书派为代表的苏州地方文化等资源。

2.拓展文物征集渠道与方法,力争通过拍卖、捐赠等手段,进一步吸收精品文物,丰富本馆馆藏。

(二)提升文物藏品保存环境,加强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打好基础。

1.结合文物保管的经验,在现有藏品库房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藏品贮藏手段的提升。一是提升库房与展厅的存放条件,为藏品的存放与展示安全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结合实际操作,健全和完善藏品安全保护和管理的制度规范。

2.利用高科技设备对馆藏文物进行全方位的高清数字扫描,将数字化成果广泛运用于与文物相关的研究、展示、出版、复制、文创等领域。

3.做好馆藏藏品数字化平台搭建,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数字文献资源管理、展示和应用平台,提高数字文献资源的使用率。

(三)完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1.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机制,细化各环节操作流程,确保文物安全,发挥博物馆保管、研究、展览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2.编制《苏州碑刻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建立基本的环境检测体系,通过配备必要的手持式环境检测仪器,建立检测平台,实施对馆内藏展环境的全面检测。结合环境检测结果,制定具体环境整治调控方案,改造提升文物展柜,配备主动调控措施优化文物保存环境,确保“稳定、洁净”的文物保存环境。

3.健全藏品预防性保护管理制度,设立相关岗位职责,形成藏品与资料保护管理、协调、检测、分析、处理、预案等一系列风险预控机制,全面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

4.立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碑刻技艺传承基地的平台,设立传承人工作室。加强与院校、科研团队以及相关非遗保护单位的合作,吸收先进修复技术,力争取得碑刻、拓片相关修复资质。

5.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案,全力推进棂星门修缮,明确所辖古建筑群(含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崇圣祠、七星桥)的维修、利用原则和标准,加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四)提升展陈环境与条件,原创与引进相结合,丰富展览种类和内涵。

1.做好展厅、展柜提升建设、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布展开放的同时,围绕各场馆全面开展展厅升级改造,提升整体参观环境。其中,四大宋碑展厅内部展陈全面提升,进行数字化升级;明伦堂重点配置高标准展柜,提升内部展陈环境,为临时展览的精品化、专业化举办提供物质基础;清风堂进行环境提升,对基本陈列进行部分调整。

2.拓展思维和视野,进一步加强馆际交流、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做好临时展览的引进、合作,创造性地丰富临时展览的主题、形式。

3.以课题研究和“吴门书派”、“非遗碑刻技艺传承”系列学术展览为基础,策划推出馆藏碑刻拓片的小型专题展览,促进苏州碑刻博物馆原创性展览的整体提升和成果转化。

(五)全面实施实名制分时全预约开放制度,进一步提高开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健全开放管理制度,完善实名制分时全预约开放的各项细节。

2.建设智能化讲解资源管理系统,面向多元化观众,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导览服务。

3.进一步加强讲解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讲解导览队伍。形成专家导览、专职导览、志愿者定时导览和主题式导览相结合的多元化导览体系。

4.充分依托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品牌,打造西苑“廉政文化园”,面向党员干部、普通市民和青少年等不同受众群体,开发个性化廉政教育主题教育游线。

(六)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创新青少年群体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渠道和形式,研发实施主题教育项目和特色课程体系。

1.加强与各类学校的共建协作,持续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苏州中学、苏州市实验小学等本地名校开展各类共建活动。

2.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拓展研学线路,建设基于馆藏资源的特色研学品牌。

3.充分发挥苏州文庙在江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担当作用,精心打造“家在苏州、玩在文庙”未成年人互动体验活动品牌,形成系列课程体系。

4.探索线上教育新模式,探索使用官方微信、线上互动平台等新媒体资源,开创基于新媒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社会教育项目。

(七)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创经营与管理机制,激发博物馆文创发展活力。

1.基于苏州碑刻博物馆实际的运营状况,做好展览、社教与文创一体的文创经营模式探索,并针对相应模式制定配套管理机制。

2.藉由综合环境整治完成的契机,突出苏州文庙府学的教育文化特征、廉石和瑞石的清风廉政特色,以场馆风貌,凸显历史文化特点,加深品牌内涵,推出“文甲”、“廉石”等系列文创品牌。

(八)发挥“苏州碑刻技艺”保护与传承基地的功能,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与传播。

1.有效开展“苏州碑刻技艺”的传承工作,遵从传统师徒相传的模式与流程,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确保技艺后继有人,传承有序。

2.加强“苏州碑刻技艺展示与体验中心”和“苏州碑刻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建设,在生产传承中推动“苏州碑刻技艺”的活态保护。

3.依托博物馆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传播活动。研发和开展面向不同受众的互动体验、专题研学、系列课程等活动并进行系统宣传,形成非遗特色品牌。

三、加强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支撑

(九)充分整合资源,提升博物馆学术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1.以特色馆藏为基础,深入开展馆藏明清书法系列、范仲淹与苏州府学文庙历史碑刻系列、非遗碑刻技艺传承系列等课题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展览及社会教育资源。

2.充分挖掘馆藏历代名碑名帖的价值,完成“苏州碑刻博物馆馆藏名碑名帖精粹系列”字帖的出版。

3.以学术委员会为抓手,积极组织申报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等相关各领域国家、省级课题项目,引导和鼓励馆员自主申报科研课题。

5.加大与苏州大学、苏州职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在重大项目上寻求跨单位合作。

四、增进行业合作交流

(十)加强相关行业文化交流,扩大苏州碑刻博物馆行业影响力。

1.以展览交流为依托,做好省内以及浙江、安徽、江西、广东、云南、陕西等地兄弟馆的联系,并积极联系其他博物馆,进一步提高我馆影响力和知名度。

2.加强与中国博物馆协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苏州市博物馆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等文博机构的合作,深化与国内各兄弟博物馆的交流学习。

3.积极参加和承担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和范仲淹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1.探索新型人才管理机制和人才成长激励机制。结合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成果,完善职称与岗位的评聘工作办法,推动人才梯队的形成与不断发展。

2.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结合本馆整体发展需求,重点围绕展览策划、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教育活动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人才招聘。加强博物馆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研究人才、创新型人才培育,锤炼一支复合型骨干人才队伍。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系统性、综合性的职工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与各高校、协会之间的交流,全面拓展学习交流的视野。

4.针对苏州碑刻技艺的传承与研究,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赴外进行专业培训,设置专业岗位,制定个性考核指标,创新管理模式。

六、保障博物馆安全运行

(十二)全面加强博物馆各项安全保障,确保“十四五”期间博物馆安全无事故。

1.主动引入安防、消防、防雷和文物预防性保护新技术,做好“三防”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建设与管理,推进博物馆整体文物安全保卫力量的强化升级。

2.对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以及机房、强弱电等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修缮与提升,针对现状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其功能性和安全性。

3.加强博物馆安保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安保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做好安防、消防、反恐等各领域新技术的学习和演练。

4.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贯彻执行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应急预案,强化信息管控和内容审核,做好风险排查整改,严防意识形态渗透。

5.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规范应急流程和处置措施,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效率;加强对信息系统各资产的梳理和排查,严格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提升对外发布应用的安全防护工作。

七、探索实施长效管理机制

(十三)深化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探索理事会运营实践。

深化理事会制度建设实践。在当前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下积极主动地发挥苏州碑刻博物馆理事会的作用,深入挖掘理事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吸纳社会关注和资源。运用现代治理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综合探索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管理和运行体制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发展活力,提升行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十四)加强内部控制,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1.依据《市委编办关于印发苏州碑刻博物馆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深入开展博物馆部门职能调整、岗位职责细化,优化博物馆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2.探索实施岗位评价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分配办法。

3.系统梳理、建立更加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评估与控制,高度重视和加强预决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合同各方面的管理。加强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明确各细节要素,严肃办法举措的落实、监督,做好决策与审批。

4.细化档案工作职责,加强业务工作档案的分类与汇总,健全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整理、保管与利用,做好保密工作。

第三章 重大工程与项目 

一、重大工程

1.棂星门修缮工程。进一步完善文庙棂星门修缮方案,推进实施修缮工程。

2.文庙西苑廉政文化园建设。全力推进苏州文庙西苑廉政文化园建设,涵盖以清风堂和廉石、瑞石为主要内容的廉石文化广场、以明伦堂及其内设展览为主要内容的府学文化场馆、以西苑碑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展示区域,以及以韦白二公祠为主要场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体验基地等内容,进一步擦亮苏州碑刻博物馆廉政文化品牌,打造苏州市乃至江苏省廉政教育新亮点。

二、局部修缮和环境提升

1.古建养护。“十四五”期间将对馆内古建进行全面养护,主要包括大成殿、仰止库房、资料楼和德善书院等。通过对古建屋面、木门窗、墙面、木构件油漆等保养以及局部修护,争取使苏州文庙内古建长久保存,增强社会文化效益,延续姑苏千年文脉。

2.环境提升。根据馆内开放和展陈的现状,考虑到展示、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对苏州碑刻博物馆进行整体环境提升。主要包括改造宋碑馆、明伦堂及西苑廉石文化广场设备设施,完成全馆灯光提升。通过进一步完善展览、教育以及休闲等各功能区域建设,更好服务社会公众。

3.“三防”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建设。不断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完成安防、消防、防雷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提升,有力保障苏州碑刻博物馆文物安全。

三、苏州碑刻博物馆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平台项目

把文化数字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化“文化+数字”融合发展。继续做好藏品数字化工作,提高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比例,做好基础数据建设工作;全面进行场馆的数字化采集,推进博物馆数字孪生工作,基于数字技术探索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方法和模式。


关闭窗口  |   打印本页   |   收藏此页   |   返回首页